首页 媒体资讯 科技创新,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|寻访奉贤的感动
科技创新,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|寻访奉贤的感动
2025.09.23
媒体资讯

近日,同创普润超高纯铝事业部总经理钟伟攀接受了上海广播电台《人物周刊·叶子有约》的专访,讲述了破解半导体用超高纯金属“卡脖子”难题的奋斗历程。

个人简介:

硕士,高级工程师;浙江省余姚市青少年英才,浙江省余姚优秀中青年;2012年加入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,2022年加入上海同创普润新材料有限公司;从事高纯铝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十多年,从无到有,实现高纯铝国产化,解决了高纯铝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
钟伟攀:十年磨一剑,破解超高纯铝“卡脖子”难题

出生于浙江金华的钟伟攀,身上有着江南人特有的儒雅与坚韧。初见他时,很难想象这位眼神澄澈的85后,已是上海同创普润新材料有限公司超高纯铝事业部的总经理,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为90后、甚至还有00后的年轻团队,攻克了曾被国外垄断的超高纯铝材料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
谈及与材料学的缘分,钟伟攀的思绪回到了年少时的课堂。“小时候做物理化学实验,就觉得很神奇,可以变化出很多东西。”这份对“制造东西”的好奇,让他一路坚定地朝着理工科方向迈进,最终在大学选择了材料学专业。

2012年,刚毕业的钟伟攀加入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,误打误撞进入了当时还不被大众熟知的半导体材料领域,从事芯片导线材料的研发工作。那时的他不曾想到,自己未来会在这个领域扎根,成为推动超高纯铝国产化的关键力量。

超高纯铝,这个对普通人略显陌生的名词,却是半导体芯片上不可或缺的材料。它的纯度须达到99.9999%以上,杂质含量小于百万分之一——“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里,只要有一颗黄米粒那么大的杂质就不行”。十多年前,这项技术被国外企业死死垄断,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因此受制于人。

“我们的企业能做出产品,但是所用的材料都要从国外进口。”看到产业链上的空白,钟伟攀与团队毅然开启了自主研发之路。

这是一条从无到有的路,布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。起步阶段,团队连设备的样子都不清楚,只能依靠曾在国外留学的董事长口头描述的经验,一点点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
钟伟攀至今还记得那个不眠之夜:原本计划下午六点开始的实验,因为材料始终达不到理想的状态,一直推迟到深夜。当团队成员疲惫地回到宿舍时,值班人员突然打来电话——材料状态达标了!

“所有人立刻返回实验室。等到实验做出来的时候,已经是凌晨三四点了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钟伟攀的语气里仍带着一丝兴奋,“大家没有一点疲惫,反而都很开心,那种成就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。”

在钟伟攀的科研生涯里,“后半夜的成功”并非个例。实验室里的结果永远无法预测,熬夜就是科研人的“家常便饭”。在他眼中,“加班”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,只是“一门心思想要把东西做出来,干多久都是自己愿意的。下班时间可能是5点,可能是12点,甚至凌晨,总要把事情做完。”

这份专注与执着,让他在十多年间不断取得突破。如今,同创普润的超高纯铝不仅填补了国内的空白,打破了国外的垄断,更在纯度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。

除了超高纯铝,同创普润还在研发成功了超高纯铜、超高纯钽、超高纯锰等半导体芯片所需的材料。钟伟攀的团队已授权专利22项,发表研究论文多篇,并承担了多项省市及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。他参与的项目还荣获了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

在钟总看来,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就是“热爱、专注加坚持”:“首先要热爱行业,热爱自己所研究的对象;其次要有专注度,能很长时间地投入。像我们开发一种材料,至少要十年以上。”

身为理工男,虽然他和大家一样不善言辞,但内心却始终装着一份心无旁骛的热爱,在专注的领域一门深入。

这份专注还融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——“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国家贡献了一份力量,那种自豪感应该和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赢得了金牌一样吧。”

南桥的灯火依旧明亮,东方美谷的创新活力持续涌动。同创普润的超高纯金属材料,正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筑牢根基;科技人才正用他们的专注、坚韧与家国情怀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精彩篇章。而奉贤,也正以其开放的姿态、优质的服务、完善的生态,吸引着更多有志之士前来创新创业,不断擦亮“南上海重要增长极”的名片,为中国科创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奉贤力量”。

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,钟伟攀与其他科技工作者的脚步不会停歇,更多的“钟伟攀”也将在奉贤这片沃土上涌现。奉贤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蜕变,也孕育着更多科技创新的可能。每一盏深夜亮着灯的实验室,每一次政府部门主动伸出的援手,每一个科技工作者脸上洋溢的笑容,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梦想、坚守与共赢的故事。